无标题文档
净宗经典净宗论注净宗传承极乐法音感恩念佛莲友专栏庐山龙泉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尊号真像铭文>>
尊号真像铭文
添加时间:   作者:亲鸾   点击:4252

                                   收录於大正藏第八十三册

一、《大经》第十八愿之文        二、《大经》其佛本愿力之文
三、《大经》必得超绝去之文        四、天亲菩萨《净土论》之文1
五、天亲菩萨《净土论》之文2       六、智荣之善导和尚铭
七、刘官之源空上人铭              八、善导大师《玄义分》之文1
九、善导大师《观念法门》之文2     十、善导大师《观念法门》之文3
十一、源信大师《往生要集》之文    十二、源空大师《选择集》之文1
十三、源空大师《选择集》之文2     十四、源空大师《选择集》之文3
十五、圣觉和尚根有利钝之文        十六、亲鸾大师《正信偈》之文

一、《大经》第十八愿之文
    《大无量寿经》言: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

    大无量寿经言 说四十八愿之经也。
    设我得佛 如果我成了佛之时。
    十方众生 十方之所有一切众生。
    至心信乐  「至心」即是「真实」。真实者,以如来誓愿之真实为至心也。烦恼具足之众生,本来无真实心,无清净心,浊恶邪见故。「信乐」者,如来本愿之真实,无二心,深信不疑,谓之信乐。此「至心信乐」即是发誓欲劝导十方众生,使其信乐我真实之誓愿,此谓之至心信乐。非凡夫自力之心。
    欲生我国  以他力之至心信乐,欲生安乐净土也。
    乃至十念  劝导称念如来所誓之名号,并使众生知其为不限遍数,不拘时节。以「乃至」之言加于「十念」而发誓也。从如来所赐之誓愿,不取寻常时节,不待临终称念,唯深归如来之至心信乐。得此真实信心之时,即入摄取不舍之心光故,定于正定聚之位。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不生者」:如果不使其往生。「不取正觉」:誓言绝不成佛。如同此本愿,《唯信钞》亦常出现。「唯信」者,即一向取此真实信乐之意也。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使众生知五逆之罪人被嫌弃,而谤法之罪甚重。显示此二罪之重,使知十方一切众生,皆无遗漏,必定往生。

 

二、《大经》其佛本愿力之文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其佛本愿力  弥陀之本愿力也。
    闻名欲往生  「闻」者,信如来所誓之名号。「欲往生」者,思欲往生安乐净刹。
    皆悉到彼国  信所誓之名号,而欲往生之人,皆无遗漏,使其必至净土。
    自致不退转  「自」者「自然」也。自然者,非众生之计度,自自然然使其到不退之位,此谓之自然。「致」者,至也、旨也,以为宗旨也。信如来本愿所誓之名号之人,自然至不退之位,以此为宗旨也。「不退」者,必定成佛之身,使定于此位也,此即说至正定聚之位为宗旨也。

 

三、《大经》必得超绝去之文
    必得超绝去 往生安养国 横截五恶趣 恶趣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 易往而无人 其国不违逆 自然之所牵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养国  「必」自然之意也。「得」获得也。「超」超越。「绝」断离。「去」舍而前往,断舍娑婆世界,超离生死轮回,获得往生安养净土。「安养」即安乐净土。
    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  「横」者,信乐如来之愿力故,非行者之计度,自然断舍五恶趣,永离四生,此谓之「横」,谓之「他力」,此言「横超」。「横」者对竖,「超」者对迂。「竖」、「迂」者自力圣道之意;「横」、「超」者他力真宗之本意。「截」者断也,横断五恶趣之绊。「恶趣自然闭」者,若归命愿力,则闭五道生死,故言自然闭。「闭」者关闭也,被本愿业因所牵,自然往生安乐也。
    升道无穷极  「升」者登也,登者至无上涅槃也。「道」者大涅槃道。「无穷极」者无穷尽也。
    易往而无人  「易往」容易前往,乘本愿力者生本愿实报土,无疑故易往。「无人」者,真实信心之人难有故,生实报土之人稀少。故「源信和尚」云:「生报土之人不多;生化土之人不少。」
    其国不违逆,自然之所牵  「不违逆」者,不颠倒、不错谬。得真实信心之人,以大愿业力故,自然净土之业因无错谬,被彼业力所牵引故易往,升无上大涅槃,无穷尽、无极限,故言「自然之所牵」,他力至心信乐之业因所自然牵引。

 

四、天亲菩萨《净土论》之文1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世尊我一心  「世尊」者释迦如来也。「我」者世亲菩萨「自身」之称呼。「一心」者教主世尊之事,无二心,无疑,是即真实之信心。
    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归命」者「南无」也。言归命者,顺如来之敕命也。「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即阿弥陀如来,此如来是光明也。「尽十方」尽即悉也,尽十方世界悉皆遍满也。「无碍」无障碍,不被众生之烦恼恶业所障碍。「光如来」者「阿弥陀佛」也,此如来即「不可思议光佛」,此如来是智慧之相,遍照十方微尘刹土。
    愿生安乐国  天亲菩萨信无碍光佛之愿行,愿往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我」天亲论主「自我」称呼之语。「依」依据,依据修多罗。「修多罗」是天竺语,即佛之经典也。佛教有大乘、小乘,皆言修多罗。此之修多罗是大乘非小乘,此之三部经典是大乘修多罗,依此三部大乘也。「真实功德相」者,即誓愿之尊号也。
    说愿偈总持  「偈」显本愿之意。「总持」者智慧也,无碍光之智谓之总持。
    与佛教相应  此论之意与释尊之教敕、弥陀之誓愿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观见彼安乐世界,无边际如虚空,广大如虚空。

 

五、天亲菩萨《净土论》之文2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观见如来之本愿力。信愿力之人,不空止此处。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能」者可能。「令」者使也,「速」者疾速也,能信乐本愿之人,使信者之此身,速得满足功德大宝海。如来之功德无边际,广大譬如大海水之充满。

 

六、智荣之善导和尚铭
    唐朝光明寺善导和尚真像铭文
    智荣赞善导别德云:
    善导阿弥陀佛化身 称佛六字 即叹佛 即忏悔 即发愿回向
    一切善根庄严净土
   「智荣」者中国之高僧也,赞叹善导之别德曰:「善导是阿弥陀佛之化身」。
    称佛六字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
    即叹佛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成赞叹之语言。
    即忏悔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成忏悔无始以来之罪业。
    即发愿回向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欲无始安乐净土。
    一切善根庄严净土 阿弥陀之三字摄一切善根故,称念名号即成庄严净土,应知。智荣禅师赞叹善导和尚也。

 

七、刘官之源空上人铭
    四明善权律师刘官赞:
    普劝道俗念弥陀佛 能念皆见化佛菩萨
    明知称名往生要术 宜哉源空慕道化物
    信珠在心心照迷境 疑云永晴佛光圆顶
    普劝道俗念弥陀佛  「道」者比丘、比丘尼。「俗」者信行佛法之男与信行佛法之女。「念弥陀佛」者,称念尊号也。
    能念皆见化佛菩萨  「能念」是能念尊号,能念即是深信也。「皆见」者,欲见化佛、菩萨之人皆拜见。「化佛、菩萨」者,弥陀之化佛、观音、势至等之圣众。
    明知称名往生要术  明知称佛之名是往生要术,往生之要,无过于称念如来之名号也。
    宜哉源空慕道化物  「源空」是法然上人之名。「慕道」是欣慕无上道。「化物」是利益众生。
    信珠在心  以高贵之宝珠譬金刚之信心。心得信心珠之人,生死之暗不惑故,谓之心照迷境。
    心照迷境  以信心之珠,拂除照明愚痴之暗。
    疑云永晴  「疑云」是疑愿力之心譬喻云。「永晴」是疑心之云永远晴朗者,必生安乐净土。无碍光佛以摄取不舍之心光,常照获得信心之人故,谓之佛光圆顶。
    佛光圆顶  佛心之光常明照领受信心之人。

 

八、善导大师《玄义分》之文1
    善导和尚云: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言南无者 「南无」即是归命。「归命」即是顺释迦、弥陀二尊之敕命,契合愿意,故言「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顺二尊之心,愿生安乐净土之意也。
    言阿弥陀佛者 是「即是其行」也。
    即是其行 是即法藏菩萨选择之本愿,安养净土正定之业因。
    以斯义故 以此义之故。
    必得往生 必使获得往生。「必」者必定也,显自然之意。自然者,自始即无造作也。

 

九、善导大师《观念法门》之文2
    又曰:
    言摄生增上缘者: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说,佛言:
    若我成佛 十方众生 愿生我国 称我名字
    下至十声 乘我愿力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此即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终时,愿力摄得往生故,名摄生增上缘。
    言摄生增上缘者 「摄生」者:誓愿摄取众生也。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说  说如来本愿之语也。
    若我成佛  法藏菩萨言:「若我成为佛时」。
    十方众生  十方之所有众生,即我等也。
    愿生我国  愿生安乐净刹。
    称我名字  使称念我成佛之佛名。
    下至十声  使称念名字下至十声。「下至」是显示多于十声者、一念、二念闻名者,不遗漏,不嫌弃,皆得往生。
    乘我愿力  「乘」者乘也,又智也,智者知使乘愿力也,乘愿力使生安养净刹。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信誓愿之人,若不生本愿实报土者,誓不成佛也。
    愿力摄得往生  大愿业力摄取使得往生。既于寻常之时,得信乐之人,非临终时始信心决定;日常被彼心光所摄护,得金刚心之人者,住正定聚,故非临终之时,已豫先从寻常之时,即常摄护不舍,谓之「摄得往生」,故名「摄生增上缘」。又亦有从寻常之时,无真实信心之人,依日常称念之功,最后临终,始遇善知识之劝导,而得信心时,愿力摄取得往生。待临终来迎之人者,如斯也。

 

十、善导大师《观念法门》之文3
    又曰:
    言护念增上缘者,乃至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言护念增上缘者  得真实信心之人,此世常被守护也。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  一向无二心,念阿弥陀佛也。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  「彼佛心光」者,无碍光佛之心也。「常照」:「常」是不简时、不隔日,不拘处,常照真实信心之人。「照」者彼佛心光摄取不舍也。「佛心光」即被阿弥陀佛之心所摄取,应知。「是人」得信心之人。「常护」者,不被天魔、波旬所破,恶鬼、恶神所乱,摄取照护也。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总」是所有皆悉之意。所有杂行、杂修之人,皆不照不摄护。「不照护」者,不蒙摄取不舍之利益,非本愿之行者故,应知。
    现生护念增上缘  此世护念也。「增上缘」是殊胜之强缘。

 

十一、源信大师《往生要集》之文
    首楞严院源信和尚铭文
    我亦在彼摄取之中 烦恼障眼虽不能见 大悲无倦常照我身
    我亦在彼摄取之中  我亦在阿弥陀佛摄取光明之中。
    烦恼障眼  我等之眼被烦恼所障碍。
    虽不能见  虽然烦恼之眼不能见到佛。
    大悲无倦  大慈大悲之恩惠,无厌倦之时。
    常照我身  「照」者无碍之光明常照信心之人。「常照」者,常护也。「我身」者,大慈大悲,心无厌倦,常照我身也。显摄取不舍之意也。释「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文也。

 

十二、源空大师《选择集》之文1
    源空(法然)上人《选择本愿念佛集》言:
    南无阿弥陀佛  往生之业  念佛为本
    言往生安养净刹之正因者,念佛为本也。「正因」者,生净土之因也。

 

十三、源空大师《选择集》之文2
    速欲离生死 二种胜法中 且搁圣道门 选入净土门
    欲入净土门 正杂二行中 且抛诸杂行 选应归正行
    欲修于正行 正助二业中 犹傍于助业 选应专正定
    正定之业者 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 依佛本愿故
    速欲离生死 欲于今世离开生死轮回。
    二种胜法中,且搁圣道门  「二种胜法」是圣道、净土之二门。「且搁」是暂且搁置。暂且搁置圣道门。
    选入净土门  「选入」:从所有之善法中,选择而入净土门。
    正杂二行中,且抛诸杂行  正与杂二种行门之中,暂且抛舍搁置种种杂行。
    选应归正行  选择之后,归入正行。
    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犹傍于助业  欲修正行者,正业、助业之二业中,搁置助业。
    选应专正定 选修正定之业,无二心。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  正定之业因即是称念佛名也。言正定之因者,必定开无上涅槃之证悟之因也。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称佛名者,必得往生安养净土,亦佛之本愿故也。

 

十四、源空大师《选择集》之文3
    当知:
    生死之家,以疑为所止;
    涅槃之城,以信为能入。
    当知生死之家  应当知是生死之家也。
    以疑为所止  以怀疑大愿不思议力故,停止于六道、四生、二十五有。应知今之迷也。
    涅槃之城  安养净刹也,此言涅槃之城。
    以信为能入  唯有得真实信心之人,能入本愿之实报土,应知。

 

十五、圣觉和尚根有利钝之文
    法印圣觉和尚之铭文
    夫根有利钝者,教有渐顿;机有奢促者,行有难易。当知圣道诸门渐教也,又难行也;净土一宗者顿教也,又易行也。所谓真言止观之行,猕猴情难学;三论法相之教,牛羊眼易迷。然至我宗者:弥陀本愿,定行因于十念;善导料简,决器量于三心。虽非利智精进,专念实易勤;虽非多闻广学,信力何不备。乃至然我大师圣人,为释尊之使者,弘念佛一门;为善导之再诞,劝称名一行。专修专念之行,自此渐弘;无间无余之勤,在今始知。然则破戒罪根之辈,加肩入往生之道;下智浅才之类,振臂赴净土之门。诚知:无明长夜之大灯炬也,何悲智眼暗;生死大海之大船筏也,岂烦业障重。倩思教授之恩德,实等弥陀悲愿。粉骨可报之!摧身可谢之!
    夫根有利钝者  众生之根性有利有钝。「利」是心明利之人;「钝」是心暗钝之人。
    教有渐顿  随众生之根性,佛教有渐顿也。「渐」者渐次修佛道,经三百大劫成佛。「顿」者于此娑婆世界,以此身顿速成佛,是即禅、密、法华、华严等之证也。
    机有奢促者 「奢」是迟钝之心。「促」是敏利之心。故「行有难易」。
    行有难易  就行而言,有难有易。「难」是圣道门自力之行;「易」是净土门他力之行。
    当知圣道门渐教也  即难行,又渐教也,应知。
    净土一宗者  顿教也,又易行也,应知。
    所谓真言止观之行  真言者密教;止观者法华。
    猕猴情难学  我等之心譬如猕猴之心。如猴心之无定,故真言、法华之行,难修难行。
    三论法相之教,牛羊眼易迷  我等之眼譬如牛羊之眼。三论、法相宗等圣道门之教,容易迷也。
    然至我宗者  圣觉和尚言:「我净土宗是以弥陀本愿之实报土为正因,十声称念者,至无上菩提之教也。善导和尚所教者:具三心者,必生安乐。」
    虽非利智精进  亦无智慧,亦非精进之身,钝根懈怠之人,得专修专念之信心者,即得往生。应知。
    然我大师圣人  圣觉和尚尊称法然上人为「我大师圣人」。
    为释尊之使者,弘念佛之一门  以法然上人为释迦如来之使者,弘扬念佛一门。
    为善导之再诞,劝称名之一行  以法然上人为善导和尚之后身,劝化称名念佛之行。
    专修专念之行,自此渐弘;无间无余之勤,在今始知  一向专修之法门,从此弘开。
    然则破戒罪根之辈,加肩入往生之道  破戒无戒之人,罪业深重之辈,皆得往生。
    下智浅才之类,振臂赴净土之门  无智无才之人,入净土门。
    诚知:无明长夜之大灯炬也,何悲智眼暗  诚然而知:弥陀之誓愿是无明长夜之大照明灯,不必为无智慧而悲伤。
    生死大海之大船筏也,岂烦业障重  弥陀之愿力是生死大海之大船舰,极恶深重之身,亦不必苦叹。
    倩思教授恩德,实等弥陀悲愿  回思师主之教,等同弥陀之悲愿也。思大师之教恩深重也。
    粉身可报之,摧身可谢之  知大师教导恩德之重,粉身亦应报;碎骨亦应谢。请善览此和尚之文。

 

十六、亲鸾大师《正信偈》之文
      愚秃释亲鸾《正信偈》文
   本愿名号正定业 至心信乐愿为因
   成等觉证大涅槃 必至灭度愿成就
   如来所以兴出世 唯说弥陀本愿海
   五浊恶时群生海 应信如来如实言
   能发一念喜爱心 不断烦恼得涅槃
   凡圣逆谤齐回入 如众水入海一味
   摄取心光常照护 已能虽破无明暗
   贪爱嗔憎之云雾 常覆真实信心天
   譬如日光覆云雾 云雾之下明无暗
   获信见敬得大庆 即横超截五恶趣
   本愿名号正定业 选择本愿之行也。
   至心信乐愿为因  以弥陀如来回向之真实信心为阿耨菩提之因。
   成等觉证大涅槃 「成等觉」者,正定聚之位也,此位龙树菩萨言「即时入必定」;昙鸾和尚云「入正定聚之数」。是即等同弥勒之位。「证大涅槃」者,必至灭度之愿成就故,必证大般涅槃。
   如来所以兴出世  诸佛出世之原因。
   唯说弥陀本愿海 诸佛出世之本怀,偏为演说愿海一乘之法。故《大经》说:「如来所以兴出于世,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五浊恶时群生海,应信如来如实言  一切众生,应深深信受如来之此言。
    能发一念喜爱心  能发一念喜爱之真实心者,必生本愿之实报土也。
    不断烦恼得涅槃  烦恼具足之我等,至无上大涅槃也。
    凡圣逆谤齐回入  小圣、凡夫、五逆、谤法、无戒、阐提,皆回心皈入真实信心海者,如所有水流,一旦流入大海,则与大海之味相同,一样无二,故言「如众水入海一味」。
    摄取心光常照护  无碍光佛之心光常照护故,无明之黑暗晴朗,而生死之长夜已晓,应知。「已能虽破无明暗」者,此意也。得信心者即明晓也。
    贪爱嗔憎之云雾,常覆真实信心天  以我等之贪爱嗔憎譬为云与雾。贪爱之云、嗔憎之雾、常覆信心之天也。
    譬如日光覆云雾,云雾之下明无暗  日月虽被云雾所覆,然如同黑暗已晴而云雾之下明朗。虽贪爱、嗔憎之云雾覆盖信心,亦不能障碍往生。
    获信见敬得大庆  得此信心,有大敬喜之人。
    即横超截五恶趣  得信心即横断五恶趣。「横超」者,「横」是如来之愿力、他力;「超」是生死之大海易超,而入无上大涅槃之城。应知以信心为净土宗之正意。得此意者,「他力以无义为义」也。「义」者行者之计度心也,故言「自力」,应知。 


Copyright @ 2010 净土宗祖庭-庐山龙泉寺网站 赣ICP备2022008825号-2 
南无阿弥陀佛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赣(2022)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