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净宗经典净宗论注净宗传承极乐法音感恩念佛莲友专栏庐山龙泉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莲友专栏>>愿赋居士>>阿弥陀经心得记:一、真实大道平易亲切(三篇)>>
阿弥陀经心得记:一、真实大道平易亲切(三篇)
添加时间:2023-2-10   作者:愿赋居士   点击:5491

一、真实大道平易亲切(三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世尊 依偎在您的怀中,我是多么庆幸!您呼唤我三十六次,以聆听为着我预佛天伦的伟大救度,使在无量岁月沈沦于生死苦海中,终于得到解脱。
    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慈父 您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之中,孤单地逆来顺受一切众生的蛮横,为的就是护着我,能忽入佛家,领受名号无上的功德之利。
    礼敬十方三世诸佛
    感谢您们,为我出广长舌,亲切叮咛我念佛成佛。
    如此深重大恩
    唯
    仰天呼号 伏地哭泣
                                         弟子愿赋 跪拜

 

目 录
    一、真实大道平易亲切(三篇)                
    二、如是我闻孝顺而已(一篇)                
    三、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一篇)                
    四、真实生命的本乡(二篇)                 
    五、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三篇)                
    六、挣脱幽滞以除常习(二篇)                
    七、乘名号而成佛(七篇)                  
    八、无尽慈爱绝对救度(二篇)                
    九、信沁于心情发于言(三篇)

    十、忽入佛家恣领法财(三篇)                
    十一、宏开作育欢喜信受(九篇)               
    十二、万门之门无门为门(二篇)

 

                                 前  言
 

一、真实大道平易亲切(三篇)

心得一之一
    在恭读有关文殊菩萨灵应事迹时,对于「衣蒲童子」的典故,启发甚大。宋朝绍兴间,太尉吕惠卿,学通内外,尝注华严法界观。有一次在巡视时,乘兴游五台山,遇到一位童子,体黑而被发,以蒲自足缠至肩,袒右膊,手执梵夹。童子问太尉为什么来五台山?太尉说愿见文殊大士。童子问见菩萨何为?太尉说「尝览华严大教,旨深意广,欲望大士,发起解心,庶几笺释流行世间,使幽夜顿获光明,大心者即得开悟」。童子说「诸佛妙意,善顺事理,简易明白,先德注意可解。如十地一品,释文不过数纸,今时枝蔓注近百卷,而圣意愈远,真所谓破碎大道也」。(后来童子现文殊菩萨形跨金狮没于云际,太尉模所见衣蒲童子之像传于世。现存于故宫博物馆。)
  此,又想起觉明妙行菩萨的开示「从古大圣大贤,阐微立教皆至精至简,上士闻而悟,中下闻而修,皆归大道。乃后之著述,务为繁言隐说,使凡流揣摩成见,遂至以讹传讹,深入邪僻,抱暗没世,竟不自觉」。
  以前读有关日本纯情念佛人的事迹时,有一则关于庄松的典故:庄松不识字,有一位小沙弥想嘲弄他,问庄松会不会念《阿弥陀经》?庄松拍胸脯表示当然会!不过要小沙弥正襟危坐在庄松后面恭聆。小沙弥心想看庄松出洋相,所以就答应。
  庄松先到院子,从头泼下好几盆水净身,以示恭谨。然后就在阿弥陀佛前,郑重地摊开佛经,合十念起「佛说阿弥陀经。如是我闻:庄松,我救你!庄松,我救你!…」如此过了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庄松仍在反复这样念着。小沙弥跪得两腿发麻,终于无法忍受,而请庄松原谅;庄松依然不放过他,并且说「现在才要真正开始哩!」于是一五一十把《阿弥陀经》的真正内容告诉小沙弥。庄松不拘泥于字句,一针见血地读出《阿弥陀经》的心,豁达无人可及。寺院住持后来知道了,称赞庄松是真正会诵《阿弥陀经》。
  看到这个典故,好想能知道庄松怎样解读《阿弥陀经》,以便恭读,可惜迄今尚未能得。
  几年前,在对照《阿弥陀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玄奘大师全译梵文之作,而《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就梵文意译之精作)恭读时,发现《阿弥陀经》才一八五七字,世尊呼唤舍利弗达三十六次(《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达五十四次),猛然察觉读诵一遍才十几分钟,但,竟呼唤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达三十六次!这会是什么心情呢?我们向子女谈话十几分钟是常有的事,在这么短的时间,我们曾呼唤子女三十六次吗?如有,会是什么事?会是什么心情?
  从而,当世尊说「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啊!这真是剖心剖腑嘱咐与期望爱护的心呀!亲切至极呀!
  又,十方世界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既然是「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那就表示诸佛是对其国土众生所说了,也对娑婆世界及一切世界众生而说了!这,显示世尊说《阿弥陀经》时,不只是对娑婆世界的我们而说,同时也向一切诸佛世界的众生宣说,让一切众生都听闻,所以诸佛才「各于其国」向所有众生劝信。这也表示此经是唯佛与佛所能知、能说、能流通的。
  《阿弥陀经》和《法华经》都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那么,为什么世尊不待弟子的请问就自说《阿弥陀经》呢?固然这是显示此经是佛与佛所能知能问,但主要的还是要以此经来急急救度众生,以了脱生死;出于大悲心的催使,唯恐众生不知此经的无上真实大利,所以无问自说。进一步言之,这也是世尊的出世本怀;《无量寿经》所说的「如来所以兴出于世,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能让我们很容易做得到,绝对能够了脱生死,究竟成佛的,才是真实之利。
  领解于此,那么奉读《阿弥陀经》,就不只在读经、看经,而是要注入脑里深心体会世尊及十方诸佛的悲心对众生无尽慈爱的感情。既然是世尊「无问自说」,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诚如印光大师在《净土五经重刊序》开示「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此殆大机所见,二乘尚不见闻,况俱缚凡夫乎?此一大法大畅佛怀,较彼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那么我们就不要以自己的所知所解,去说三道四;既非我等凡夫所能计度,就是无自己一丝丝之力,而全凭佛力救度了!读经时,每次呼唤舍利弗,即同父母呼唤自己,答一声「有!」,然后倾听经文,如同父亲对自己亲切殷殷的嘱咐。像孩子叫妈妈,妈妈拥抱之,还需什么解释、分析、理论吗?「庄松,我救你!」此经之旨意如此而已。

一之二
  佛教常以「月」来形容众生的佛性及诸佛的大慈悲心,表示月朗天际,月影映现在江湖河海,即使是一小勺的水,仍付予全月,毫无差别少异。污浊的水,当然就无法映现月影,并不是月不照射,只要污浊变成清净了,就自然看见月影。此即表示众生尽管有的大成就如江湖河海,或堕落在三恶道如小勺的水或污浊的水,月影(佛性)从未消失;也表示诸佛的大慈心,不舍任一众生,永远相随,以众生的心为心,以众生的境为境。
  《阿弥陀经》也在阐明这种大慈悲心,不管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三恶道,都能以念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进而必定成佛,所以说「三根普被」。经文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众生」当然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也就是老鼠、蟑螂、鸡鸭、虎狮…等,往生西方净土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他们都能因念佛而往生了,何况你我呢!这给予你我有多大的安慰与鼓励哩!然则经言「众生生者」,「往生」又凭借什么呢?难道老鼠蟑螂鸡鸭虎狮他们做到积功累德吗?或和我们的修行是一样的吗?和菩萨的修行也都一样吗?否则怎么能「皆是」阿鞞跋致呢?无他,此即是众生都接受自于阿弥陀佛所回施给予的无上珍果—佛号,因为所得都相同,所以成就也都相同了,因此才能「皆是」。正如一块田地,各各去耕种稻子会因不同的灌溉、施肥、除草而成就不同的稻米;或有的正饿着(如在轮回中的众生),不待稻子成熟去糠去粃就死掉了(如无力了脱生死),阿弥陀佛悲愍于此,乃代众生完成白米饭(佛号),无条件回施给众生享用,也就是无条件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念佛的方式往生西方净土成佛。
  这是一切众生所能堪而且平易做得到的!除此之外,难道我们又能如何呢?这种由阿弥陀佛所发出的,超出一切诸佛所发出的大悲誓愿力,只有佛与佛乃知,所以世尊及十方诸佛,才「无问自说」的来告知我们,劝信我们。诸佛如来对于我们这种无力自行出离生死苦海的众生,特别的慈爱,正如父母最疼怜劣弱的儿女;弥陀超世的弘愿,即是由此偏愍而建立,也是诸佛最彻底的悲心。即《无量寿经》所说「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真正的情爱,是给予众生真实之利—真实的生命。
  领解于此,则我等自己的念佛是要把自己定位于什么?如把自己定位在「下根人」,何须去了解上根、中根人之能知的境界?既然佛为救度我,则我只要知道我所能做到的就好,何须去知上根、中根人他们如何自度或被度呢?莲池大师不也说了「越三祗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八万四千门,饶与旁人行」吗?是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如何能出此生死苦海才是最重要!除了被救度,难道我这个穷途末路的家伙,又能何去何从?只有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我才有了大慰勉—不被弃舍!苟能体会于此,念佛而不涕泪纵横者几稀?能不手舞足蹈而庆幸者几希?
  记得读过一篇短文「儿童都是一首诗」,当中说到从小要开始磨练儿童对诗的思考,指导儿童看诗或写诗,使无邪的童心磨成「无邪」的诗心,发出光亮……。这一段文中,用「磨练」「磨成」,就有了用成人的作意,渗入于儿童的天真心境里。儿童既然都是一首诗,吾人重要的是要开发良好的生活环境与生态,只要有正常的学校教育,儿童自会创造属于其自己的诗境。这就如阿弥陀佛成就了殊胜的极乐净土,众生只要念佛就往生,在美好的极乐净土的熏陶与诸圣众的共处之下,就自然必定成佛。台中的林师姐说的得好!她说自己实在只是一个初生的婴孩而已,什么都不会只会哭闹,但只要一哭一吵一闹,父母就会闻声赶过来。阿弥陀佛就是如此,视我们如子女,尽管我们如初生婴孩,只会哭闹,只要我们一求,他就立刻赶过来。诚哉!美哉!斯言。名号之外,实在没有我等凡夫小子,有任何造作之处。如果自己认为有丝毫己能之处,就难以体会佛心了。
  《悲华经》说「菩萨成佛,各有本愿」。菩萨宏发广大的誓愿,但以此愿为根本时,谓之「本愿」。法藏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经五劫的思惟中,了解众生的苦楚、辛酸、悲痛;在二百一十亿诸佛殊妙净土中,选择摄取最殊妙的,作为极乐世界,并宏发超世四十八愿以救度众生,抱定经兆载永劫的苦修苦行,要完成誓愿使众生能成佛自己才成佛,并将此珍果纳入在名号之内,无条件送给众生,使信而称念名号的众生即得往生,如果不能往生,他就不成佛!这就是他的本愿。法藏菩萨在十劫前已成佛为阿弥陀佛,代表众生的往生同时也成就了!念佛众生自然就即得往生!这种至简至易的救度,最彻底的救度乃诸佛所未曾有的,所以经文说「不可思议功德」。念佛往生成佛,就是不仅在于能口称名号,更重要的在于领解信受名号对于自己的无尽慈爱与绝对救度的悲心。

一之三
  曾在报纸看到一则短文:有一群学生到乡下遇到一位老农,问他有关种甘蔗的事,他高兴的谈到甘蔗的种植及交配改良,如何使甘蔗甜美。后来被问到如何是农经政策及施政方针?他腼腆的答道「这个我不知道啦!田种好就好。」诚然!名号具足无上功德,是自己安身立命,出离生死系缚之良田,不必谈到其它什么大道理,也不必其它造作杂修,田种好就好,自然会长出甜美的珍果。因为佛号是由佛完成的,他把最好的种子及田地一切都免费送给我们了。我们能念佛往生成佛,就是我们领受佛的正觉果体—名号,作为我们的生命,此即我们的「因心」;「因」是圆满的正觉,具足无上的功德,则领受的剎那,所得的「果」也是圆满的。如此因满果圆,是同时成就的,所以说「华果同时」,也是印光大师所说「以果觉为因心」的道理。
  众生本具佛性,只要自己能断除妄念、执着、无明,就自能出生死而证入佛性,不必外求。三藏十二部的一切大小权实法门,就是在顺应众生的根性趣向,令众生自悟自证。只是无量的岁月以来,我们一直从无一次完成,不能久持勇猛精进,经过几万世之后又退堕了,因此仍在此沉沦于生死苦海。过去无量岁月无量的失败,凭什么我们在此后就能由自力成就呢?何况现在已是末法时代,我们的心性较之于有佛力住持的正法及像法时代,已甚遥远了,越来越是低劣飘忽,可以说自悟自证已无可能了。因之要依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娑婆世界以精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修六度万行以断惑证真,在此土入圣得果,实在是「难行道」(圣道门)。然而,净土门是乘弥陀的本愿力,先往生极乐净土,在彼净土的殊胜环境,没有一切恶缘的阻挠,并有诸菩萨圣众及阿弥陀佛的教诲,而速证成佛,所以是「易行道」;以任凭佛力救度故。
  领解于此,念佛不是在于请佛「要救度我」「救救我」,而是向佛说「感谢救度了我!谢谢您!」。此亦是《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证诚,急急要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以易行能行的方式缩短成佛的时间。因为十方诸佛虽然都有其净土,也都有其本愿,但我等劣弱众生难以与其本愿力感得,而阿弥陀佛之本愿力则是已成就了众生的往生极乐净土,而形之于名号,众生只须乃至一念的领纳信受,立即感得而即得往生,而且住不退转,即由光明名号所摄取不舍也。
  佛以五劫的时间来思惟如何救度我,让我等有很大的安慰与鼓励,我们生活五浊恶世中,本来就为烦恼所害,五苦所逼,犹如溺水的人,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既然教我们知道有六道轮回,却又要我们修戒定慧、六度万行…等,我们凡夫做不到的事,徒使凡夫产生严重挫折感与沮丧烦恼,此绝非佛之本意。我们的劣弱邪妄,都在五劫思惟中考虑及之,再怎么劣弱不济,都完全的包容,予以无尽的慈爱,无机不摄,毫无遗弃任何众生,大家都往生有份。这就是净土法门!就是佛心!犹如莲花,必须深沁乃闻其香,要用心深沁体会体会。就净土法门而言,菩提即是佛果即是名号,发菩提心者,即是信受以念佛而成佛也。
  净土法门是圆顿的法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实在是从八万四千的方法去念佛,所以是圆融的;也都能往生西方净土,所以是顿超的,以随顺佛力佛愿之故。因此古今的祖师大德,尽管他们教我们如何念佛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能一一往生,此可由难以数计的往生实例获证。他们的弟子或后世看到这些不同的劝信与念佛方式,也一样的都能往生。真是门门可入,是普门,万门之门;也是无门,无门为门。
  净土法门的「本愿」「易行道」「他力」的教义,虽然早自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的「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昙鸾大师《往生论注》、道绰禅师《安乐集》及善导大师《观经疏》《法事赞》《般舟赞》《往生礼赞》《观念法门》等,有过一系列的发扬,可是在「三武之祸」,废佛灭法之后皆被焚毁殆尽。加上日本宇多天皇在公元八九四年废「遣唐使」,继位的醍醐天皇又进行镇国政策,致此项法义未能流回中国而失传了千年。直到民初始由杨仁山大德自日本引回中国。在千余年间,净土经典全依禅学与理学,以自力修行方式加以批注;既然是自力,当然就会因不同见解与不同能力而衍生不同念佛方式了。如果这些本愿、易行、他力的教义,能一直流传下来;就更能深切体会《阿弥陀经》世尊无问自说者,盖,以念佛而成佛之真实大道,乃极简极易且极为亲切慈爱也,只是太过于平易亲切,众生难信而已。 

Copyright @ 2010 净土宗祖庭-庐山龙泉寺网站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39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8825号-2
  南无阿弥陀佛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赣(2022)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