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陜西/王曼筠 点击 : 2833
再一次读禅辉师兄的《百劫一醒》文(编按:发表于本刊465期),自然忆起自己的悲喜交集。虽情节境地不同,彼此的心态都是相通的,惇愕感动的热泪,爆满身心的庆喜,迫切的礼拜中夹杂着为无始以来的疑惑佛智的痛忏,泉涌般的称念名号,以及欲诉于一切人的强烈冲动。
脑际中回想着自己把名号融入在身心血液中「身即名号」,也想着李胜雄居士给龙昂师兄的覆信:有关「译经」「祖师法」「五十三参」「以亲情的培养代替修行」「但说法身」等,在我心中激起千重涟漪。
那天一早去买菜,如同往日选择了一条相对僻静的小路,心依然在本愿名号无着无碍的功德中翻腾……想弥陀慈父「智慧无碍故,威神力亦无碍,神力无碍故,大慈悲亦无碍」。似乎他老人家的慈容就影现在树丛里、草地上、护栏间、天上地下一切处……感动的泪水不知不觉落在衣服上,心里又酸又热。不知怎的,身体就进入似存不存之中;一个强烈的意念冲起「我就是名号!谁遇到我就遇到了解脱!!!」。晨练,行路的各色人等从身边经过,还有戴铃铛的小狗和车辆,这些都的确存在,但又如风如烟,虽然都感觉得到,但又彷佛在意识之外,只觉自己健步如飞:「我就是名号!谁遇到我就遇到了解脱……」一直到小路尽头转上大道。
时过境迁后,凡夫怯懦的心并没能留得住当时那种信念与感受。回到兴平市却又恶业现前,很长一段时间疑神疑鬼,怕病怕死,在生活中自我烦恼煎熬,苦不堪言。往日从佛法中体验的种种利益喜悦都不能用来自慰,以至如《观经》下下品那样「为苦所逼,不遑念佛」。
这两种情况时隔非久,却截然会有不同的境缘,对我震撼很大。突然想到不能真实领解他力的救度,乃是在于将名号功德误认为己物,看不见凡夫本质;另外,或许还有些不够明信弥陀救度的大慈悲、大智慧、大方便。因法忘机,因机违法,都是自己错位的心衍生出对净土宗的迷惘。信心是机法的融合体,正由法之至胜,机之至劣,构成了念佛生命的「凡圣同居」。不迷失机法二种决定深信,才不会迷失南无阿弥陀佛!
平日常能听到:「病苦时不要管它、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设身一想,真没胆量承当。就造作讲,是怕苦才念佛;若能够主动放下万缘,我一定先放下了「念佛」;而能越苦越念佛,实在是因为了知佛可给转苦为乐。更何况苦缘现前,还可能连佛也不能念呢!
经由这两种境缘,我想:念佛把名号融入在身心血液中的种种利益,如「身即名号」都是真实的。经言的「无涯底」,一是你需要,它就出现;二是你信到哪里,所得的利益就到哪里,即「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近日一时心开,学《心经》写了一篇《阿弥陀佛心印》:
末世凡愚,求道无力,屡行屡阻,陷生死海,进退止三定死中。蒙知识开化,闻释迦、弥陀此遣彼唤,全身沐浴于母子相忆之亲情,豁然契合剎那,五蕴被尽摄,六根皆现南无阿弥陀佛,三业顿得本愿名号功德大利,度一切苦厄。
念佛同行啊!原来法体实相:空(圣道)不异有(净土),有不异空。导众生入涅槃,虽方便不一,而胜用全同;端在众生自己斟酌己能。所言诸法者,真空是体,妙有为相。是故,第一义谛不碍念佛之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界、意识界;念佛亦无阻于老死、无明、诸烦恼之尽与未尽。南无阿弥陀佛本愿名号超越生灭、垢净、增减、乃至得与无得,化罪障为功德,示生死即涅槃。无着无碍。蕅益大师叹言:「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诚哉!妙哉!
以无着无碍故,具缚凡夫,依南无阿弥陀佛故,安心起行,无需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次如弥勒。
十方诸佛,依南无阿弥陀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各于其国舒广长舌相,唯赞弥陀本愿海。
故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切众生心印,是总持陀罗尼,是末法五浊解脱生死之唯一通道,能拔一切苦,能与一切乐,真实不虚。
即十方九界同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