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敏法师 点击 : 15742
22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究竟 穷尽(菩萨的极位)。
(2)一生补处 一生过后,当补佛处的等觉位,菩萨有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觉位是一生终了即成为妙觉(佛)的阶位,叫一生补处。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二,必至补处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十方世界之众生,生到我国中来,欲使其得菩萨之极位,必定入一生补处之位。但有来生者,其有特别愿望,想自在教化众生,而披弘誓之铠,积善根功德,救度一切众生者,或游诸佛国,修菩萨行,或供养十方诸佛,开化无数众生,使其安立在无上正真之道。来生净土之人,皆超于平常之类,圆满十地菩萨之行。又出于(净土)教化众生者,行普贤大悲之德。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23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国中菩萨 前愿所誓的一生补处菩萨。
(2)神力 威神力、神威。
(3)一食之顷 吃一餐饭的时间。短时间。
(4)那由他 不可思量的大数目。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三愿,供养诸佛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蒙我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想要供养十方诸佛,而不能于极短的时间中,行遍无数无量的诸佛国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第九、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等三愿成就文)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心所念华香、伎乐、衣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诸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光色昱烁,香气普熏。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
24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1)德本 供养诸佛之德。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二十四,供养如意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想在诸佛面前现其供养之德,所需种种供养之具若不能如意自在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第九、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等三愿成就文)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心所念华香、伎乐、衣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诸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光色昱烁,香气普熏。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
25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五,演说一切智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不能以佛之一切智慧,自在演说诸法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生彼佛国诸菩萨等,所可讲说,常宣正法。随顺智慧,无违无失。
26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1)金刚那罗延身 那罗延是梵语那罗耶那(Narayana),原人之子的意思,指天之力士。金刚那罗延身是像金刚般坚固之身。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二十六,那罗延身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若不得那罗延般坚固之身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27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1)严净光丽 严饰、清净,光辉华丽。
(2)形色殊特 种种殊胜的形相。
(3)穷微极妙 极为微妙。微妙之最上者。
(4)称量 测知。
(5)逮得 逮同及。尽得。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七,所需严净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之所拥有的一切之物,皆是清净庄严,其形特别优胜,微妙精巧,且不可思议。假使一切众生,得天眼通,能尽知其数而有限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
又: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又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
28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1)乃至少功德者 乃至是略多(大功德)举少(少功德)时的用语。多功德者,指念佛行者。少功德者指定散诸行之人。多功德的念佛者,能见无限之道场树,故用乃至含之,只举少功德的人所见的道场树。
(2)道场树 菩提树。此指阿弥陀佛的道场树。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二十八,道场树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之中,曾在前世行多功德之念佛行者,则不用说,即使少功德之诸善行者,若不能得见高四百万里,光耀无比之菩提树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
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四方自然风起,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
29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1)受读 在心中受,在口中读。
(2)讽诵 付谱谙诵。
(3)持说 心持义理不忘并为他人解说。
(4)辩才智慧 菩萨于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为其演说,能令各各得解,辩说无碍。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二十九,得辩才智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研经悟理,读诵经文,为他人演说。若不得智慧辩才无碍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以无碍智,为人演说。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志求佛法,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30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智辩无穷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无碍智慧辩才,若有限量者,我就不取正觉。
【余经】 唐译本《如来会》说:若我成佛,国中菩萨,有不成就无边辩才者,不取菩提。
31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一,国土清净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我的国土清净光明,其光明照彻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现在眼前,若不成就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
32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楼观 望楼。瞭望台。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二,宝香合成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从地上到虚空,宫殿楼观,水流华树等,一切万物皆由无量珍宝与百千妙香所严饰。其香殊妙、殊胜超过天人,妙香普熏十方世界,闻者皆修佛乘,若不能成就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之树。
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覆盖其上。
又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返。
33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三,触光柔软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无数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而得到信心欢喜,身心柔软胜过天人。若不能成就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34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1)无生法忍 无生者,真如理体。真如理体本来是不生不灭之法,故言无生法。「忍」是确认、决定之意。以智慧了悟真如之意。从净土门言,即获他力回向之信心时,发起无上信心,即得往生无生之生。依此「信心决定」言「无生法忍」。
(2)总持 梵语陀罗尼 具种种义理的咒文。今指「六字名号」。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四,闻名得忍之愿,誓第十七、第十一愿之别益(附加之利益)。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十方无量诸佛世界之众生,闻信我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不得菩萨无生的智慧,总持一切佛法,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舌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
35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1)欢喜信乐 信心欢喜。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五,女人成佛之愿。第十八愿之别益。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十方无量诸佛世界,有女人闻我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信心欢喜,发菩提心,而厌恶女人身,于寿终之后,复为女人身者,我就不取正觉。
【余经】 唐译本《如来会》说:若我成佛,周遍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量诸佛国中,所有女人,闻我名已,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若於来世,不舍女人身者,不取菩提。
36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梵行 梵语,译为清净、寂静。清净的行为。菩萨自利利他之行。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六、常修梵行之愿,第二十二愿之别益。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十方无量诸佛世界,诸菩萨众,若闻我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发起信心,命终之后,常依普贤之德,行自利利他之行,若不能直至达成佛道者,我就不取正觉。
【余经】 《大悲分陀利经》说:愿使众生,来生其中者,乃至菩提际,常具梵行。
37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五体投地 五体是两手、两足、头。全身俯伏投地。
(2)稽首 以头着地礼拜。
(3)菩萨行 行五念门。五念门是:礼拜门(拜佛)、赞叹门(称赞佛)、作愿门(发愿往生)、观察门(观想净土)、回向门(将心想转向净土)。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七,人天致敬之愿,誓第十一愿之别益。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十方无量诸佛世界之众生,闻我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五体投地归敬礼拜,信心欢喜,而行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时,若不得梵王、帝释之诸天赞叹,及世人致敬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为诸菩萨、声闻之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最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
【余经】 《如来会》说:若我成佛,周遍十方无有等量诸佛刹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五体投地,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若诸天人,不礼敬者,不取正觉。
38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1)应法妙服 符合佛制之袈裟。
(2)捣染浣濯 捣,敲打。在此为漂白之意。染,染色之意。浣濯,洗濯之意。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八,衣服随念之愿,第二十七愿之别益。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天人,所需衣服随念即现,如佛所赞善来比丘法服自然在身。若需要裁缝、染色、洗晒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
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又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
39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1)漏尽比丘 罗汉。漏是梵语(asrava)之译,为漏泄之意。烦恼之异名。指断尽烦恼,于一切法无执无著。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九,受乐无染之愿,第二十七愿之别益。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人天,若不皆得无穷尽的快乐,而且若不如漏尽比丘,心无所著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
40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四十,见诸佛土之愿,第三十一愿之别益。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随意欲见诸佛庄严美丽净土者,随时应其所愿。而十方诸佛土,映现于我净土宝树之中,犹如明镜见其面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余经】 《大悲分陀利经》说:令其菩萨。来生其中。随其所欲。佛土庄严。辄如所念。佛土庄严宝树中现。
41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1)缺陋 缺陷。丑陋。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一,诸根具足之愿。以下八愿是第十七愿之别益。其中除第四十五愿之外其它的七愿,是为他方国土菩萨而誓的本愿,即前面四十愿是「本为凡夫」之意,以下是「兼为圣人」之意。
【讲义】如果我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终至得到佛果,如有诸根缺陷不具足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舌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
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
42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 逮得 逮,及或追。尽得。
(2) 清净解脱三昧 于梵本可直译为「善(清净)分别有(解脱)三昧(Suvibhaktavati nama samadhi)」。脱离了一切系缚的定。
(3) 一发意顷 一念顷。一念极短的时间。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二,住定供佛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闻我名字南无阿弥陀佛,皆能尽得解脱三昧,而心住于三昧中,于一剎那之顷,供养无量诸佛,而不动禅定之心,如果不得成就动静一如者,我就不取正觉。
43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三,生尊贵家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他方国土之诸菩萨众,闻我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这样,我就不取正觉。
【余经】 《如来会》云:若我成佛,余佛土中,有诸菩萨,闻我名已,寿终之后,若不得生豪贵家者,不取正觉。
44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 欢喜踊跃 欢喜得踊天跃地。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四十四,具足德本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我名字南无阿弥陀佛,若不愈加欢喜修菩萨行,具诸无上功德,我就不取正觉。
《无量寿经》下卷云: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45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 普等三昧 普等,梵语三曼多伽多(Samantanugata),普遍平等之意。三昧是定。于十方世界无不普见。于一时得见无量诸佛之禅定,发起序五德现瑞中,住佛所住就是此意。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五,住定见佛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我名字,皆入普等三昧,在此三昧中,直至成佛,常拜见无量无数诸佛,若不能成就,我就不取正觉。
【余经】 《如来会》云:若我成佛,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皆得平等三摩地门,住是定中,常供无量无等诸佛,乃至菩提,终不退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6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四十六,随意闻法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随其所愿,欲闻之法,自然皆得闻,若不尔者,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
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47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1) 不退转 梵语阿鞞跋致迦(avaivartika)之意译。即得的功德不会退转之位叫做不退转位。
【文科】 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七,得不退转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他方国土之菩萨众,闻我名字南无阿弥陀佛,若不即得不退转之位,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舌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
48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1) 第一、第二、第三法忍 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忍是忍可决定,确实打定心意。音响忍是闻佛声教而悟真理。指初地、二地、三地之菩萨位。柔顺忍是柔心顺真理永不背弃。指四地、五地、六地菩萨位。无生法忍是确认不生灭之理,无余,而心不动。指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位。
(2) 诸佛法 诸佛所悟之法。
【文科】 四十八愿之最后,得三法忍之愿。
【讲义】 如果我成佛时,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南无阿弥陀佛,即时获得音响忍之位,或柔顺忍之位,或无生法忍之位,即得诸佛所悟之真理,不再退失,若不这样,我就不取正觉。
【成就文】 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
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三、三 誓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文科】 以下一段分为生起、偈文、现瑞三部分。这是第一,偈文的生起。
【讲义】 释尊告阿难言:法藏比丘,在师父面前说完了以上的四十八愿之后,又再说了偈颂立誓。偈颂如下。
我建超世愿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讲义】 我立了超世殊胜之誓愿,必得成就无上佛道,如果此愿不能满足,我 终不取正觉。
我于无量劫 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 誓不成等觉
【讲义】 我于无量劫,皆作为大施主,救度一切贫苦之人。对一切无智慧、无善根的贫苦众生,施与智慧、施与无上功德,若不能救其出离苦海,终不取正觉。
我至成佛道 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 誓不成等觉
【讲义】 当我成就佛道时,我的名声要超越十方、闻遍十方,如果有一人不能闻到我的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我终不取正觉。
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 为诸天人师
【讲义】 我修行离欲、禅定、智慧等一切清净之梵行,志求无上佛果位,愿作诸人天之师。
神力演大光 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1)神力 不可思议的威神力。
(2)无际土 无边际的国土。无疆的国土。
(3)三垢 同三毒。贪欲、瞋恚、愚痴。
【讲义】 愿我的威神力,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灭除众生三毒(贪、瞋、痴)之昏暗,广度众生出一切苦难。
开彼智慧眼 灭此昏盲暗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讲义】 南无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开启众生之智慧,破除众生无明黑暗之心,自然关闭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门,通达善道之门(通达极乐净土)。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功祚成满足 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 天光隐不现
(1)功祚 功德的位阶。佛位。因修行的功德而成佛的美称。
(2)威曜 威神光耀。
(3)重晖 日月二重光辉。
【讲义】 佛果功德智慧圆满具足,威神光明照耀十方,日月收敛其光明,天光隐而不见。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 说法师子吼
(1)法藏 含藏无量功德法,即名号。
(2)师子吼 佛说法。比喻为狮子王吼叫,百兽畏服。
【讲义】 为众生开启无量功德宝海,即光明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把这无上功德名号,广施十方众生,使众生闻名即获往生利益,具足无上佛果。所以,我常在大众中,为宣扬此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说法如狮子吼。
供养一切佛 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 得为三界雄
(1)德本 功德善根。
(2)愿慧 因愿与果慧。
(3)三界雄 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尊者。世雄。
【文科】 偈的第二部分。举出果德,叙述追求光明名号之德。
【讲义】 我愿供养一切佛,而积无量诸功德。所愿与智慧,一切皆满足,成为三世三界之大雄者。
如佛无碍智 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 等此最胜尊
(1) 无碍智 毫无障碍的智慧。有四种,称为四无碍智。同四无碍辩。
(2) 最胜尊 最伟大的尊者。佛。
【讲义】 愿我无碍智慧能通达无边际,亦如世自在王佛无碍自在的智慧一样,通达十方,无所不照;愿我功德之力,与一切如来同等。
斯愿若剋果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珍妙华
(1) 剋果 必定做到。
(2) 大千 大千世界。
【讲义】 我若能完成此超世大愿,愿此三千大千世界震动,虚空中之天人,当降妙莲华,这是我法藏比丘发心求道的衷心之愿。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文科】 叙述天地示现奇瑞以应三誓偈。
【讲义】 释尊对阿难说:「法藏比丘真实恳切说此偈颂已,这时三千大千世界随之起了六种震动,天雨妙华,散其地上,如华似锦,自然美妙之音乐嘹亮响起,空中有声,赞言:“汝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有空中赞言,此是本地法身证诚。法藏菩萨愿心真实必成,彰显众生往生必定成就。《礼赞》偈曰:「已成穷理圣,真有遍空威」,法身无相故说为「空中」,无相即相故说为「自然音乐」,非天非人,非夜叉罗刹,既云「遍空」。到此,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四十八大愿,真实不虚,超世殊胜,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入大寂定。其心寂静,志无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