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净宗经典净宗论注净宗传承极乐法音感恩念佛莲友专栏庐山龙泉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莲友专栏>>弥陀本愿名号>>四、报恩念佛>>
四、报恩念佛
添加时间:2023-04-27 12:27:04   作者:愿赋居士   点击:5527

    世尊在《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均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对于我们的意义至大!盖,在十劫以前,当时阿弥陀佛还未完成四十八愿,故而尚未成佛。也就是当时他尚未完成名号——使我们得以信受就即得往生这种方便中的最方便法门;故而无量劫以来,我们这种罪恶生死凡夫,才在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所以才无有出离之缘(善导大师语)。而今幸而阿弥陀佛所建的超世宏愿使我们能“必至无上道”,已完成十劫了!而我们又能生于此地,闻知信受,终于可于此生成办,必定往生成佛,深心思惟,怎不感激涕零呢!
    我们再来吟读《无量寿经》世尊所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即使在经道灭尽之时,我们从《无量寿经》,随意所愿,都能“皆可得度”了,况乎我们现在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地领受名号呢!现在我们再设身于“经道灭尽”之时,所有“戒定慧”之学,都已无存。第十九愿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即使我们当时看到此愿,想要依之“发菩提心”及“修诸功德”,可是经道灭尽了,如何去找发菩提心及修诸功德的方法呢?当时所处的环境,正是经中所形容的“五恶五痛五烧”的现象,什么才是“功德”?如何修持?一概付之阙如无所从知!又,二十愿的“植诸德本,至心回向”也同样的无所适从!当时所能知的,就只有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所以到了经道灭尽,第十九愿无从修持,第二十愿则只有念佛,亦即通通归于第十八的愿王矣!这也可证明是佛的本愿!在五恶五痛五烧极苦的情形下,为求脱离苦海,随意所愿,就都皆能解脱,难道现在就可获救度的,而我们反而要一再轮转到经道灭尽之时吗?
    在释迎牟尼佛住世的“正法时代”及之后的“像法时代”,因有佛力的住持与教化,吾人的心性尚未迷执殊甚;犹如刚溺水时,一个救生圈就容易救起了;离佛力越远的今后,犹如溺水已沉入水中,只有赖佛力直潜急急救拔!众生在苦,佛故入苦;众生在毒,佛故入毒;众生沉没于爱欲海,佛故直来接引拔济;众生迷惑于名利山,佛故直来诱导离越,这就是“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的本愿啊!
    道证法师说“犹如浮在水中,飘浮划水前进,水有浮力,相信浮力,放松了就能上浮,就能游泳。假如害怕挣扎,信不过浮力,那么同是这个体重,也会下沉。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妙哉!斯言。
    也正如我们正饿着(生死轮回中),我们才开始去耕作种稻,往往来不及成就稻子就饿死了。阿弥陀佛悲悯于此,乃代众生去完成白米饭(佛号),无条件送给众生,我们只要去盛饭来吃就不会饿死。如果我们在碗里装入珍宝再去盛饭,以为这样才对,反而所盛的饭量不足,未能完全吃饱,因为只有饭才能解饿,珍宝是救不了的。我们在轮回中的身心是虚幻的,积功累德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可以享领福报而不能了脱生死。佛的大悲救度,则在于先让众生能领受名号的救度,免于生死轮回的后顾之忧,然后再进一步修诸功德服务社会人群。正如成就了稻米自然就会有稻草的。
    因之“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就是欢喜我的往生,已由佛代我成就,我于信心领受名号的一念之间,即可必定成佛。既然已决定能往生,那么接下去的念佛,是为的什么?为的就是要报答此一鸿恩,感谢、感激了!所以念佛是欢喜的,不是求救的。念佛不是用来拘束自己的。所以,当我们真能体会佛的大悲心,就能知道:“当你还用种种的造作、心思、观想去念佛的时候,那,你还不知念佛的真义,也还不知佛号大慈大悲无尽救度的真义。当你如同躺在母亲的怀抱中,乐消遥的心情念佛;独自一人静处时,想到自己已蒙救度而偷偷微笑,甚或在梦中也会安心地微笑,那,你才是真正的念佛人了!”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释迦牟尼佛授记大弟子憍陈如比丘,日后当成佛名为“普明如来”,而其五百位阿罗汉法眷,也尽同一名号为“普明如来”。此五百阿罗汉于佛前被授记之后,欢喜踊跃,向佛表示: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已得究竟灭度的成果,今天乃知如一位没有智慧的心,只是一位以小智为足的人。譬如有个人到其亲友家,喝醉而卧,其亲友有事须外出,乃以一无价之宝珠系在此人内衣。此人醒后不知此事,到处游行为衣食故,而努力求索。后来遇见此亲友,告以系宝珠于衣,目的就是在免于此人忧苦而予安乐。
    同样的,佛教净土宗,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了脱三界的生死,必能究竟成佛,就是起于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为救度我们免于三界生死的轮回;知道我们凡夫在已经历了无量的岁月中,已经修习了无法计数的种种法门,由于我们心性的飘忽劣弱,以至于一再退堕而无法成就。所以乃代众生,经兆载永劫难以计数的时间中,苦修苦行而成就众生的往生,而且必定成佛,将往生的功德纳入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中,无条件地回施众生,授记信受名号的众生也尽同一名号成为“阿弥陀佛”。然而,众生心劣,不敢自取,乐著小法而畏于大智。此乃由于不能知此大悲心,而自以小智为足也o
    ⟨方便品第二⟩世尊说“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阿弥陀佛的大悲誓愿,本就是要完成众生的往生成佛,以“如来灭度”的名号,使我们一念信受,就等与大乘,而灭度之啊!名号是顺应我们凡夫的坚固执著而垂名现形,让我们“看得到”的真如佛性,无上涅盘。我们应该深自庆幸,会能“闻”其名号,知道了如此希有妙法,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而得。只是...... 您敢承担吗?您在敢于承担信受安心决定之时,即是佛为您授记成佛之时,您又敢再次承担吗?这种信心与证果同时成就,正是莲宗的华果同成的道理所在。
    诸佛如来的大悲心,是不能用我们的心量去计度思量的,而其救度众生,无不尽其最方便的方式。⟨方便品第二⟩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如此单以散乱的心,进入佛塔佛寺,只要一称南无佛,就是已能成就佛道了,况乎我们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信心欢喜称念出来,岂不殊胜而不可思议吗?
    另于<法师品第十>,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以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维摩诘经》也说“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凡此种种,都在显示诸佛如来方便救度的大悲心。单单一偈经文,不管是一念随喜,或为他人解说,就已得到释迦牟尼佛授记于未来世成佛。而现在阿弥陀佛更是方便中的最方便,只要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并由佛力住持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
    再以常见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为例,地藏菩萨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奔驰于人天地狱,不论什么苦难,哪里最苦就往最苦的地方去救度。释迦牟尼佛甚至嘱咐地藏菩萨,要他不可让仍在三界生死的众生,堕落地狱一天或一夜;对于已堕落或刚到地狱口的众生,只要他们念得一佛、一菩萨的名号,或一句一偈的大乘经典,都要以神通力用各种不同的方便去救拔。我们读此经,相信都能体会地藏菩萨这种深心悲切的救度恩情。试想:在蒙受自己所作业报极重的地狱中,尚能因称念一佛一菩萨的名号,而蒙救度免于地狱的极苦,契合地藏菩萨的大愿而出离;况乎而今我们以完全的信赖、依靠,“无作意”的谦恭领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其殊胜岂可思议哉!
    道证法师在《画佛因缘》说:以前在印度的博物馆,看到阿弥陀佛的雕像时,发现手指好像有薄膜连在一起,当时以为雕刻时未修好所致。后来看到经典才知那是佛手的缦网,只是尚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这种缦网如鹅王掌?
    有一天在画佛像洗笔时,看到一只小蚂蚁掉入水里,急急要将它捞起,却都从手指间隙溜过去,后来虽然捞起,但已经死了。心想:“假如自己的手上也生了像佛一样的缦网,那么就方便捞起它了。”此时猛然悟知,原来佛手指间如鹅王明莹的缦网,是为了在生死苦海里,捞起我们这沉沦的痛苦众生,不舍一人!无一漏网的大慈大悲!
    试想:这样无微不至,体贴呵护的悲心,他所成就的名号,却要我们拼死拼活去领受,然后才能蒙获救度吗?
    我们常听到有人认为“一个人如果一生做善事,只因没有念佛而不能往生;而另一个人没做善事或甚至为非作歹,只因有念佛而可以往生,那么佛岂非很不公平吗?”
    此乃不明白名号的生起本末,致生疑惑。夫,名号并不是对于善恶的赏赐或惩罚而设,而是法藏菩萨出于大悲为彻底能救度一切众生,经五劫的思维而宏发超世四十八誓愿,并经兆载永劫的苦修苦行,一体成就四十八誓愿而成佛为“阿弥陀佛”。在他成佛的刹那,同时成就名号,无条件送给众生,众生信受的一念之间,即蒙救度。因之,名号已早在十劫以来,就以光明体注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每一众生都有份,即使地狱、饿鬼、畜生也有份,况乎吾人的做善或做恶呢!既然是十方众生都有份,就没有所谓公平或不公平,只有你愿意接受或不接受而已!
    譬如太阳光明普照,而我们之有白天、黑夜,乃因地球的自转而产生分别,光明则恒不变。阿弥陀佛光明名号,普照众生,众生信知光明永照,摄取念佛众生,此信心开发之一念,就即得往生。至于众生自心如何自转?其自转善转恶之念,乃随众生之业报耳!此于佛绝对的救度无关。众生信心开发之一念,也就是我“南无”之一念(感),阿弥陀佛即应,阿弥陀佛的愿行,即为我有;即自己心光与佛的心光合而为一,此谓之“摄取不舍”。亦即“念佛三昧”,我即为念佛众生。
    《观无量寿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就像一块湿木炭,本具火性,犹如众生本具佛性;诸佛菩萨为我们调适烘干,而阿弥陀佛名号就像猛火,我们在闻其名号,信心欢喜的一念刹那,木炭就燃上火种,不再熄灭,住不退转。很快的,木炭与火就象父子相拥,相亲相融,分不出是木炭或火了,这就是不一不二,佛我一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自然法尔,不求而得名号所具足的无上功德,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无量寿经》更赞叹念佛人为“芬陀利华”,是人中上上华、好华、妙好华、希有华、最胜华;善导大师则称为上上人、好人、妙好人、希有人、最胜人。则,如果念佛人不能体认于此,认为必须再加上积功累德,才能往生,则念佛人与一般人有何特殊之处?如何能承担为“芬陀利华”、“妙好人”、“最胜人”呢?有何希有之处?有何最胜之处?有何难信之处?只有我们能全心无杂的,全部领受由佛成就的名号,所具的无上功德,才是最胜而希有难得的。敢于如此承担,而无丝毫自力加入计度,是极为希有困难,所以谓之“难信之法”,是为“芬陀利华”。
    《大集月藏经》云“我未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唯有念佛一法,得度生死。”
    又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又云“过是以往,无量寿经亦灭,唯余阿弥陀佛四字。”
    我们今生能知念佛,能蒙阿弥陀佛的救度,实在真是幸运难得啊!退一万步来说,除此之外,我们又能如何呢?凭什么自己能了脱生死的一再轮转呢?
    净土法门乃是为我们尚未成佛,仍在三界沉沦于生死,无能也无力豁破挣脱无明大梦的凡夫,特别开辟的慈悲救度法门,这是与其他法门要众生去勤修精进般若豁破无明而成佛,是完全不同的旨趣。因之,净土法门是完全空却自己的力量,确实承担自己是无始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的凡夫;如此才能全心全意去领受由佛完成的圆满成果,具足无上功德的名号。
    我们每天呼吸空气而活命,我们不必去思考“我现在一吸,我现在一呼,我已有吸入呼出空气而活着。”佛号就像空气,无条件地、免费地注入我们的心想中。能闻知阿弥陀佛本愿名号而信受的人,一经信受,即不会虚度此生而能超出生死,于刹那之间即得往生,入“正定之聚”。
    所以,天亲菩萨《净土论》云“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真能深信于此,即能大安心、大满足,真正能安心决定,就像呼吸一样,不必再去思量计虑“我有呼吸空气而活命”。也犹如自己已经住在家中,就不必常常去想“我已住在家中”。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愿名号本即如此,早在十劫前就完成了我们的往生成佛,像空气一样的任凭众生信受享用,起活我们的归返净土。众生不必改变什么,就“这个身心模样”往生可矣!如此,一念无疑的信受,即是“一心不乱”;名号即是佛体,佛体即是佛定,领受名号即入佛定,是为“无上深妙禅”。
    我们真能深信于此,生活就是依各人的际遇、努力、环境而过日子。已没有后顾之忧,反而能做到仁民爱物,笃行仁义道德;懒得去作恶,因为作恶已变得无意义,怎么做得下去呢?此时再来朝山、拜仟、诵经、持咒、行善或参加法会等,其心境就与以前不同,而是庆幸已蒙往生的报恩行,此时多劝人念佛以解脱生死,念佛即为报答佛的鸿恩而已。故云“忆念弥陀佛本愿,自然即时入必定;唯能常称如来号,应报大悲弘誓恩。”
    要知道,阿弥陀佛净土,是极乐无为涅盘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所以,印光大师说“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又说“净土法门者,如来彻底悲心普度众生之法门也;令彼断惑,具缚凡夫信愿持名现生了脱,与观音、势至同为伴侣。上而至于等觉菩萨位邻佛果,尚须往生方成正觉,至顿至圆,彻上彻下,超越一代时教所说一方法门。”
    印光大师咸信是大势至菩萨所应化示现,来于此婆婆世界,摄取念佛人归于净土;因之,顺应众生之根器趣向,而为不同之劝信。只要是念佛人,均能往生化土或报土。对于自力修行法门,他劝告大家表示“佛说一切大小权实法门,皆须仗已功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惑业有一丝毫,生死决定难出。是以从生至生,从劫至劫,展转修持,或有力量充足直进不退,即能了脱者,多皆旋觉忽迷,暂进久退,经尘点劫,不能出离。”
    又云“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则生死已了,烦恼不生,已与在此地久用功,断烦恼净尽了生死者相同。”
    又云“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磨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
    由是再来拜读古佛示现的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以位邻佛果的等觉菩萨之尊,尚都发愿往生弥陀净土,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还在犹豫疑虑的,又是什么?今幸在此生,值遇这绝对的救度法门,幸闻知阿弥陀佛大悲救度的名号,如仍不知领纳信受,难道自己还要再次蹉跎,从六道而来,又从六道而去吗?
    《文殊发愿经》文殊菩萨发愿偈云: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发愿偈云: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归命弥陀慈父,愿生涅盘极乐国!
    庆哉!幸哉!与佛相见,庆喜何极!
    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多快乐!我多欢喜!
    我沉浸在佛的无条件之大慈悲关爱之中。
    我的欢喜向谁说?
    我的欢喜无人说,我的欢喜不需说;
    我的欢喜唯我知,唯佛知!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就是我的歌!
    我的歌向谁唱呢?我的歌对己的心灵而唱,
    喃喃复喃喃,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我的歌对佛而唱,唯佛能听,唯佛方知;
    唯佛而有欣悦的微笑,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我的歌对山河大地、一切众生而唱;
    能不能听懂?我何在乎呢?我只是唱我只是唱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文辞修饰者,嫌词无华丽,他,哪里懂得我的歌?
    音节修饰者,嫌音声不美,他,哪里懂得我的歌?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的歌!
    我的歌不是唱出来的,我的歌是流出来的,
    知者自知,会者自会,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歌与谁唱》

 

Copyright @ 2010 净土宗祖庭-庐山龙泉寺网站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39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8825号-2
  南无阿弥陀佛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赣(2022)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