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净宗经典净宗论注净宗传承极乐法音感恩念佛莲友专栏庐山龙泉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莲友专栏>>愿赋居士>>八、无尽慈爱绝对救度(二篇)>>
八、无尽慈爱绝对救度(二篇)
添加时间:2023-2-10   作者:愿赋居士   点击:4663

心得八之一
  宋朝苏东坡与佛印、苏小妹间之佛学佚事典故广为流传,一般认为苏东坡较之佛印、苏小妹,似乎在佛学造诣上差了一点。据载,苏东坡在晚年常以弥陀像自随,表示这是往生西方公据。他在临终前表示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有,可是当中「着力不得」。他的友人劝他「至此更须着力」,苏东坡说「着力即差」,说完后就逝世了。
  后人认为苏东坡在临终未能更加猛力念佛,以求佛的来迎救度,反而认为着力即差,所以不能往生,良可叹息!又认为后来苏东坡在明朝转世为袁宏道,因着《西方合论》对佛学有大贡献,所以才往生西方净土。
  八年前读到这个典故,心想:苏东坡晚年都背着阿弥陀佛的像到处弘法;也有信心能往生,所以说是「西方公据」,像这样与佛如此亲切依偎,只因临终认为「着力即差」,就一切前功尽弃,不能往生。难道会有这么薄情寡义的事吗?
  等到彻底体会了慈父弥陀大悲本愿名号救度旨意之后,回想这个典故,不禁对苏东坡肃然起敬!往生西方极乐无为涅盘净土,连等觉菩萨都不是自力可得的,况乎我等凡夫小子!既然只有佛力可凭,则重要的是在平时念佛的心情与体会佛的无尽慈爱、绝对救度。苏东坡把佛像随身背着,如同背着父亲,这份深挚的感情,当然就是往生西方公据了!何须在临终「更须着力」呢?如认为要更着力才能往生,那么,在心理上并非与佛有亲昵的真情,反而是内怀虚假,也很见外了,所以说「着力即差」。妙极了!对极了!我们不也常劝往生的亲友要「乘愿再来」吗?如果真的是苏东坡后来转世为袁宏道,难道不能认为是他的示现,乘愿再来救度众生吗?
  《净土圣贤录》载有清朝律净法师预知往生时日,临终有多位僧人要来念佛相助。法师婉拒并说「用功全在平日,临渴掘井何为?」然后说偈合掌而寂。对此往生实例,有人评曰「此语虽高,不足为法」,认为念佛三昧未成者,切勿以此例作为借口。然则,已成念佛三昧的人念佛往生,是因为已成念佛三昧之功或名号之功呢?若是名号之功,则和一位凡夫小子的念佛有何不同?能「念而不念,不念而念」的念佛,与诚心恳切的念佛又有何不同?念佛端在自己与佛号的心情与信心亲昵程度如何,这是自己心知肚明的。我们深心去体会律净法师对佛的信心如何?对往生的信心如何?对于一个念佛弟子而言,助念的目的,不是在于「相助」求佛的救度,而是庆祝念佛往生共沐于佛恩之中。
  日本近代的妙好人庄松,是一位纯情的念佛人,自幼家贫且不识字,但深体大悲名号旨意,常有纵横自在的妙语奇行,直剖直立的教化,极受敬重。他在七十三岁病重临终时,有人问他「庄松,你喜悦吗?」他回答「喜悦个鬼!痛苦得不得了!」不久就断气了。
  这在一般的念佛观念中,那还得了!一定会被认为可怜呀!可惜呀!临终不能正念,就堕入三恶道了!苏东坡都认为不能往生了!何况这个庄松!然则,是吗?凭谁来认定?佛无妄语,也不诳言,世尊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庄松是纯情的念佛弟子,当然依经言就被摄取不舍的。佛言是「信心」的来源,我们是领受佛的开示教化,遵行佛的敕示与之相契共鸣感应道交。不是我去发信心,而是与佛救度众生的信心相应;不是我要如何得到信心,而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就是佛无尽慈爱绝对救度众生的信心,不必我另外去得到,本来就已回施给我了。这完全是从自己的理念上去转变而已,所谓他力即在说明这种理念上的转变。
  譬如在大海中,小鱼问大鱼「海是什么?如何得到海?」大鱼说「海就在你的四周,就在你的身心中,不必去得到」。名号就是信心,如同大海,是佛的信心海、大愿海,本来就在我们的四周、我们的身心中,不必另外去得到。我们本就在光明名号之中,有此认知体会而念佛就是念佛众生。所以经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盖,我的心光即与名号佛光摄取也!
  一千多年来,「善导流」的易行、他力、本愿净土理念在中国失传,然而《易行品》《往生论》《往生论注》《安乐集》及善导大师著述的《观经疏》等,在日本被发扬光大。八百多年来由法然上人、亲鸾圣人及以降的诸大师,以其绝世之才智深入经论,深心细腻体会,贯穿了净土三经,真实感到阿弥陀佛五劫思惟兆载永劫苦修苦行,而成就了名号、成就了一切众生得能往生极乐净土,深心领解到《无量寿经》所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的旨意,从而阐扬发挥本愿名号的著述,可谓浩瀚如海。其著述与为学的方式,完全与中国将净土经典依理学禅学来解释,其理念与方向不同,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念佛心情与心态。我们可从《净土圣贤录》中,自古迄今上千的往生实例中,发现持诵《无量寿经》《观经》或加以阐扬的少之又少,如此何能贯穿净土经论的真实义呢?

八之二
  《观无量寿经》是很特殊的教化方式,经文内容是世尊对韦提希夫人之开示。世尊一面向韦提希说「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但一面为什么还向她开示日想观、水想观…等十三种「定善观」呢?又开示三种「散善观」上品上生等九品呢?这些哪是韦提希所能做到的?
  每个人读「九品往生」时,大致会在心里评估自己属于上品上生 或中品中生…等,看看自己的行为属于那个品级。之所以如此,就说明了因为自力,所以才有能力高低的品别。很少人把自己定位于「下品下生」,因为那是「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自己会认为不致于那么差劲可恶的。经文再说「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当然,一生作不善业的人,又犯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到了临终恶果显现,地狱的恐怖使此人受到苦逼,心绪紊乱那能念佛?经文接着说「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对于上面经文,我们可以深心思惟:
  一.既然是一生作不善业,又是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可见没有一丝丝积功累德之任何善力,然而却能往生,此即完全非自力而全凭称佛名之力而往生的。
  二.这是以突显的方式来说明称佛名的殊胜,以极恶最下之人来衬托称佛名乃极善最上之法,所以才能灭除极恶之罪,其它余行则不堪灭此重罪。
  三.在不能念佛之情形下,单凭称佛名就能往生,此即表示极恶之人在十劫即已蒙成就往生,只是在临终称佛名,才去领受此珍果,如平生能念佛,即在念佛之当下剎那,就即得往生。
(如我等领养老金,15日已定,早领晚领在个人)

  四.为什么只列五逆十恶,而未说谤法呢?因为一生沉沦于造罪作恶,根本没有时间去接近佛法,未受佛法熏陶,无「法」可谤(谤法是已听闻了佛法,而加以诽谤,此尚有悔改的机会。未听闻佛法,则连悔改的机会也没有)。
  五.经文的「如是至心,令声不绝」,是指临终之人吗?到医院的急诊处,可发现临终之人因意外或病重剧痛,都是哀叫呻吟乃至昏迷,那能一心专精至心称佛名呢?何况恶果显现的惊怖呢?经文如果不加「令声不绝」,读来也很通顺嘛!「令」表示非自发,此即指善友在旁边称念佛名,所以才能「令声不绝」(难道善友会在旁边只等临终者称佛名吗?)也只有善友才能「如是至心」在身旁助念。
  六.经文为什么用「具足十念」而不是「具足十声」?上文用「声」现在反而用「念」呢?此即善友在先前已发出「如是至心令声不绝」称念佛名的引导与带动,而临终之人在苦逼之下,唯一的希望只靠佛救度,不管以口称或默念跟随称佛名,只要一称就具足十念矣!再者,佛在名号中以不可思议力,本就考虑到众生会有不能出声之情形(或如聋哑),所以将「念」融入「声」中,以念为声而称念佛名;或使称名号即念佛,念声合一。
  总之,「下品下生」在举出一个极为罕见的特例,来突显名号之不可思议功德力;纵使极端之恶凡,亦毫不舍弃的救度。如此恶凡单凭称佛名而往生,但毕竟与名号的亲昵与受熏陶尚不足,对名号感铭的心量与所知亦不足,尚未「为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所以往生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观经》有两次西方三圣显现出来,而且都是在经文「说是语时」就立即显现,此有大深义焉。第一次在第七「华座观」,世尊要说明「除苦恼法」,说是语时,三圣应时即现住立空中。此即以「身教之法」直接说明念佛就是除苦恼法。第二次在世尊说完「下品下生」,说是语时,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并得见三圣。经文先写极乐世界次写三圣,即以此证明已得往生极乐世界。
  韦提希夫人在丈夫被囚禁,儿子又要杀她,其悲苦难以名状,无助之下求助于世尊以厌离秽土往生极乐净土。当一路听了世尊的开示到了「下品下生」,这种极恶无自力的人,尚能因称佛名就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则自己感受到无尽慈爱绝对救度乃非常深刻,也给了自己无比的信心与安慰,所以「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
  这句经文非常重要!韦提希夫人是在现生现身活着的时候,就「豁然大悟,『得』无生忍」。较之于「上品上生」是在往生极乐国土后,「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两者「得」无生忍真实之利的先后有别,对活着的我们是何等珍贵啊!这也说明了《无量寿经》所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更明白了念佛「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经教,不是在临终要如何念佛才能往生的。
  大悲本愿名号的无尽慈爱绝对救度,「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无论我们的心量与所知再大再多,名号所具足的无上功德,永远较我们还大还多的。 

Copyright @ 2010 净土宗祖庭-庐山龙泉寺网站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39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8825号-2
  南无阿弥陀佛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赣(2022)0000044